由台灣石化同業公會與福建省政府合作的泉港石化工業區,昨(1 8)日正式成立籌備處,這項總投資金額達到60億美元的合作案,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開放給外商投資的石化工業園區,且是台灣石化業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整體落戶中國的首例。
泉港區政府昨天並與台灣石化同業公會會員企業大連化學工業、李長榮、和桐化學、長春石油化學、國喬石化等多家企業代表,簽定台灣石化專區龍頭項目每年100萬噸輕油裂解乙烯項目框架性合作協議書,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
據悉,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今日將率團拜訪福建省長黃小晶和副省長葉雙瑜,討論合作細節。石化業者受訪時表示,這次泉港區政府簽定「台灣石化專區」的8家國內石化業者,都是非台塑體系下的石化業者,同時,多數也是台灣國光石化的股東,而且,泉港的「台灣石化專區」的投資規模,相當於國光石化,甚至比國光石化還大。
其中一位石化公司負責人不諱言的指出,國光石化在台灣遲遲無法推動,「我們只有自行尋找生路,那裡有路,我們就往那裡走!」
台灣石化專區是海西計畫的一環,也是中共中央給福建的特權,是中共125計畫之外,特別給台灣的專區。針對台灣石化業者前進泉州闢設石化專區一事,陸委會表示,目前該計畫赴陸所進行投資的乙烯裂解裝置及其下游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橡膠及合成纖維等石化項目,政策均未鬆綁,至於政府開放時程,有待經濟部提出相關辦法後,陸委會才能進一步提供意見。
這項合作案於去年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發展論壇舉辦時達成合作目標,計畫在泉州市泉港石化工業區南墾片區,開發總面積達4.6平方公里的台商石化專區,總投資金額達到60億美元,未來將會建立起年產量達100萬噸的乙烯裂解裝置,以及下游的聚丙烯、乙二醇、苯乙烯、醋酸乙烯、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53個項目。
據估計力在年產量100萬噸的乙烯生產基地和配套工程完成後,年營業額可以達到700億元人民幣(下同),若再加上其他下游產業的延伸,可望創造每年超過1,000億元的龐大商機。
泉港區政府指出,希望在2020年前以煉油乙烯一體化、台灣石化專區,以及石化中上游原料產品生產為主的國家級石化基地,達到年煉油量2,400萬噸、乙烯裂解300萬噸、中下游產品100萬噸的規模,預估年產值上看2,000億元。
鑑於台灣目前政府未開放,泉港區相關負責官員昨天受訪時也表示,大陸也並未開放石化上游裂解的外商投資,這是首度開放台商投資乙烯裂解項目。
由於在4兆元擴大內需政策,以及海西經濟區先試先行政策的帶動下,因此有適當的時機開放台商投資石化上游產業,並於昨日進行籌備處的掛牌儀式。他表示:「兩岸對這個石化園區都抱持很大的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