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投資不動產限額 放寬

金管會昨(24)日邀集保險業會商達共識,將放寬保險業投資單一不動產限制,把投資限額從現行依淨值為基礎,改為依規模較大的保險業可運用資金為基礎,可投資不動產空間加大,但投資流程、公司治理等也將加強規範。

保險業者表示,投資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也有租金收益,但市價一變化,資產會減損,不像不動產不會有這些問題,只要投資商業大樓,就可穩賺租金收益。因此,投資限額一放寬後,保險業將大量錢進商業大樓,提高資金運用效率。

金管會昨天邀集國泰人壽、台灣人壽、國華人壽、宏泰人壽等保險業者會商,原本保險局仍主張依淨值為基礎,將35%上限放寬到70%等,但保險業者及與會學者仍認為宜與淨值脫勾,最後官方妥協,會中並達成共識,改依保險業資金計算,但投資上限須審慎評估後訂出。

根據現行規定,保險業對同一人、同一關係人或同一關係企業,從事不動產交易時,單一交易金額不得超過保險業淨值35%,交易總餘額不得超過淨值70%。

這波全球金融海嘯重創保險業,保險業淨值大幅滑落,再加上國際市場不佳,利率走低,保險業海外投資獲利有限,未來更將面臨利差損問題,陷入困境的保險業者,最近頻頻向主管機關建議,希望放寬保險業投資單一不動產限制,讓業者增加資金運用效益。

保險業者認為,保險業投資不動產上限也是以保險業資金為基礎計算,不得逾30%,對單一不動產限制卻以淨值為基礎,缺乏一致性,況且,這波金融海嘯,保險業的淨值嚴重下降,再以淨值為基礎計算限額,保險業根本沒有什麼投資額度可言。

保險業可運用資金規模隨著保費收入成長,快速累積,以今年8月底為例,壽險業可運用資金就有7.9兆元,但淨值則不到3,000億元。

公會也會訂出自律公約,避免保險業藉此炒地皮,忽略風險控管;保險局也會研訂配套措施,包括對淨值為負數的保險公司,則嚴加限制可投資的範圍等,並要求保險公司在通過投資不動產案件時,應更加謹慎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