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董事長薛琦昨(24)日表示,政府可以設立「產業發展基金」,解決政策發展產業的資金需求,並趁此時機,在技術、資金等問題上,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解決方式。
薛琦昨出席「全球金融風暴下,台股投資價值」座談會指出,兩岸關係的新局面是台灣在全球獨有的利多,金融危機雖然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挑戰,但同時也是機會。他提出政府可有四個做法,分別為成立「資本市場基金」、扮演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角色、加入區域經濟協議與推動產業發展基金。
薛琦提出,像是DRAM、面板、汽車與營建等產業,除非不要了,否則應該推動「產業發展基金」,好好的重新整頓。他說,DRAM正是值得將技術開發結合的機會,五家面板廠也可能需要進一步整併,產業投資基金可以扮演必要的資金提供者,結合投資銀行、國外或既有的合作技術夥伴,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解決方法。
同樣與會的日本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也對薛琦的看法大表贊同,她說,這次金融風暴後,全球政府都擴大干預市場,但各國政策的制定與推行,同樣也是種競爭。
劉憶如表示,花多少錢並不是重點,而是政策執行效果好不好,能不能振奮人心。她另提出,國內投信也可以趁此時推出台股基金或公司債基金。她說,現在定存利率非常低,透過專業的投資機構,將閒置的資金引導到正確位置,也可以替投資人選擇安全的投資標的。
薛琦進一步指出,成立資本市場基金,不是像國安基金般進出操作,而是有如水庫般,將賣掉的股票存起來,等待市場回歸該有的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