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推動今年30家新上市公司目標將順利達成,但在全球金融海嘯席捲台股、企業獲利普遍衰退下,「250家新上市櫃」計畫明年執行的難度將大幅提高,主管機關宜重新考量資本市場「重質不重量」的上市品質。
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台船昨(22)日IPO新股上市,以大漲9.3元的22.7元收盤,漲幅近七成,為今年9月全球金融海嘯以來表現最佳的IPO新股。本月 25日另有羅昇、30日有海光、競國、致新等新股將上市,總計今年掛牌的新上市股有31家,將突破證交所30家的新股配額目標。
不過,櫃買中心今年難以達成年度配額目標、證交所「勉力」達成,明年為政府推動三年「250家新上市櫃」的最後一年,兩個市場要達成目標,執行難度比今年更高。
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對明年的配額目標「達成率」表示相當憂心,主要是今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影響的不只是台灣經濟景氣衰退,而是全球性的衰退,多數企業獲利衰退,兩個市場若為了配合政策,硬要在明年「湊家數」,恐怕會影響資本市場未來的上市櫃品質。
主管機關另有四年內推動包括台商等200家海外企業來台發行上市TDR及第一上市的計劃,以目前海外台商及外國企業同樣受到全球經濟景氣衰退潮觀察,這項計劃的執行難度同樣很高。
證交所今年勉力達成31家新股上市,台商等海外企業來台上市、發行TDR則有旺旺、巨騰二家台商獲准發行、上市TDR,另有七家海外台商申報上市輔導契約,勉強達成馬政府今年九家台商回台上市的最低門檻,且只是申報輔導中,並非正式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