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業者指出,不少民眾在基金換檔或調整資產配置時會出現追高殺低、滿手同類型基金及汰強留弱等三大盲點。資產管理業者建議,投資人需避開這些盲點,才能在今年「牛」轉乾坤。
追高殺低
砍在最低點
台股去年520後拉回修正5,000點以上,去年11月下旬主計處預估台灣連三季GDP負成長,經濟邁入衰退,不少投資人才放棄希望贖回手中的基金,但這一砍,卻砍在去年的最低點。
台灣工銀投信指出,股市反映的是未來,早在主計處公布數據之前,股市就已反映經濟前景不佳的預測。
投資人習慣用已經發生的新聞,做為基金投資的參考依據,非常容易變成漲時追漲、跌時殺跌,砍在最低點。
高檔滿手股
低檔一堆債
不論歐美、新興市場、能源、替代能源、原物料各類型基金,前年表現亮麗,吸引投資人去年資金紛紛搶進相關股票型基金,不過,多數投資人非但沒賺到錢還搞得一身傷,擔心景氣衰退之餘,又全部轉換至固定收益型的債券基金。
投信業者指出,此種資產過於集中操作方式,不是大賠就是沒有賺。
檔檔不捨
成汰強留弱
台灣工銀投信表示,投資人面對兩檔基金均呈現虧損,其中一檔基金修正幅度超過五成,另一檔基金僅呈現小幅虧損,正常的情況下,投資人理性判斷應該汰弱留強。
但卻因為心理上只願認小賠,不願認大虧的心態,將弱勢基金留著,強勢基金賣出。
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表示,過去投資人買基金時,都忽略保本核心部位,買了一堆都是同性質的產品,等到全面下跌時血本無歸。
她建議,不管是積極型或保守型投資人,投資時一定要預留一定比率的現金,或具有保本的資金部位,以備不時之需,之後再來談是要定期定額或單筆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