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元光電董事長 李秉傑 入股泰谷、吃下廣鎵、入駐南亞光電

 LED上游磊晶廠晶電以技術起家,為了力拚韓國廠商的競爭,在李秉傑從總經理轉任董事長這1年多來,帶領晶電擴展江山,陸續入股泰谷、吃下廣鎵及入駐南亞光電,推升晶電與國際廠商的競爭力。
  霧燈計畫喊卡 減薪負責
  李秉傑從工研院光電所光電半導體實驗室出身,在工研院創新開發科技與億光、光磊、鼎元、佰鴻、華興等7大法人合資成立晶電後,李秉傑也隨著工研院MOCVD的技術「嫁」到晶電。
  很難想像現在身為全球最大的紅光LED廠和前三大的LED藍光廠董事長李秉傑,過去也面臨到經營的困境,在晶電1996年成立後2年就接到大訂單,當時中國規定汽車車尾燈必須加裝高亮度紅光LED霧燈,原本晶電規畫1.5億元的年銷售目標,一下暴增2倍以上至3.2億元,受惠中國政策帶動,獲利就高達 1億元。
  但好景不常,隔年1月時,中國突然取消霧燈計畫,讓晶電不僅庫存滿堆、現金也跟著燒完,為了這件事情,當時李秉傑還帶著當時身為副總經理的周銘俊和譚昌琳在董事會上「贖罪」,三人並自願減薪 25%。
  近期中國十城萬盞的LED路燈計畫炒得沸沸揚揚,李秉傑是第一個敢直言的人,李秉傑指出,「十城萬盞」計畫還看不出效益,加上中國尚未公告LED路燈標準,標準公告後,也要一、兩年才開始建置,效益還沒這麼快。
  李秉傑分析,以LED晶片產品特性,到中國生產沒有特別必要性,但基於中國政府的「國產政策」,台灣磊晶廠不去,恐怕間接扶植競爭對手坐大;也不難看出李秉傑因為過去在中國市場「受過傷害」,對於晶電在中國布局也相當謹慎。
  積極投資 人是英雄錢是膽
  晶電去年(2009)10月參加泰谷的私募、成為泰谷第一大法人股東,同一年12月也宣布與台塑集團旗下南亞光電簽訂合作協議,取得其 4成的股權;今年5月也一口氣併入廣鎵,顯示晶電對於對抗新崛起韓廠的企圖心,也讓晶電戴上「台灣LED併購王」的皇冠。
  「晶電對於併購案並不會停止」李秉傑指出,晶電仍持續找尋新的投資機會,遇到好的時機就會出手;不過對於今(2010)年以來台灣、中國等各廠大力投入LED產業,李秉傑也語重心長的說「不希望大家盲目投資,畢竟人是英雄錢是膽,有錢還是可以做很多事!」
  泛晶電集團 表現出色
  台灣LED產業均以中小企業起家,不同於韓國及日本、美國LED廠商以一條龍包辦上游至下游的應用,台灣LED廠商在小而美的專業分工下,必須藉由併購的方式逐漸茁壯。過去30多年中,LED產業併購案並不多見,但是幾乎都與晶電有關,包含2005年國聯與晶電合併,接下來2006年晶電更一口氣吃下連勇、元砷兩家上游晶粒廠、完成三合一併購案,躍升成為全球產業最大的LED晶粒廠,而這些大型併購案至今也才短短約4年的光景。
  觀察今年以來泛晶電集團的表現,泰谷上半年已經繳出獲利的成績單,比去年同期大虧2.53元明顯成長,新加入的廣鎵儘管上半年也處於虧損狀態,不過第3季獲利將大躍進,單季獲利有機會超過上半年成績。
  晶電入主廣鎵的目標就是擴大泛晶電集團的市占率,晶電與廣鎵將明顯區隔客戶,藉由廣鎵與部分客戶維持的良好關係,廣鎵無法供貨的地方將由晶電彌補。
  有些大客戶要求單一廠商供貨不能超過50%,集團內其他公司就有機會可以打入該客戶的供應鏈當中,加上目前LED晶粒廠面臨上游藍寶石基板缺料的問題,集團之間可以給予一定的協助。
  LED仍無法避免的出現售價逐年下降的趨勢,不過上游的晶電最為驕傲的就是固定資產周轉率的表現,晶電1元的固定資產可以產生1. 4元的營收,同時在搭上這波LED電視背光源的熱潮下,晶電上半年也繳出亮眼的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盈餘達3.5元,獲利表現創下歷史新高。
  祕密武器 暖白色LED晶片
  除踩在未來2-3年將起飛的LED電視背光源的商機,晶電另一方面也著手準備照明相關應用產品,晶電暖白色高壓LED晶片就是晶電未來幾年的祕密武器,目前僅有台灣廠商的璨圓(3061)及美國LED大廠 Lumiled布局,晶電也已於今年第2季開始小量出貨。
  目前照明占晶電營收比重約在20%,不過均以傳統的DC(直流電) 產品為主,公司力推的高壓LED即是進化版的AC(交流電)產品,明 (2011)年照明占營收比重可望來到30%。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秉傑認為,唯有在專利上布局,才讓晶電有望與國際五大LED廠商CREE、Lumiled、日亞、Osram、豐田合成等大廠一較長短,未來晶電跨出的每一個步伐,也都牽動著台灣LED產業的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