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良:投資職場能力 工作不忘進修

 投資什麼最好?即將接任首任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工作的林鵬良說,投資自己最好,「我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與專業領域無關的事!這樣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思考與我工作有關的事情。」
  林鵬良,42年次,射手座,基隆人,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現任高鐵董事會主任祕書。31年前,當他服完兵役,因英文能力強,人生第一份工作是外商公司在桃園機場負責地勤業務,月薪僅1萬元左右。
  汲取實務經驗處處是學問
  林鵬良說,雖然第一個工作的時間很短暫,但這份淵源卻讓他決定放棄目前年薪200~500萬元的高薪,選擇年薪只有180萬元的桃園機場首任總經理職務,這當然也是因為他累積31年的職場經驗,既無財務重擔後,因而做出的決定。
  林鵬良曾任職長榮集團,經常派駐海外,國際人的生活卻讓他無法固定在某地繼續深造,因此他把握機會,在工作上吸取實務經驗,處處學習、處處是學問。比如在高鐵籌備階段,他代表長榮重工股東代表身分,加入高鐵企業聯盟小組,在這31人小組裡,他學習到如何與政府部門溝通,並爭取到國內首宗重大建設的 BOT案。
  在高鐵成立時,他又奉派至西雅圖擔任長榮航空分公司主任,200 0年升為長榮美洲總分公司總經理,負責長榮客、貨運在洛杉磯等13 個機場作業的營運管理,這部分的業績占長榮航空年營收500億元的一半,這些經驗累積的過程,都是資產。
  林鵬良認為,身為管理者,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因此他無暇作太多理財工作,累積自己的實力,從工作上賺更多,代表對工作的能力,是他的成就感來源之一。
  但是對於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他說,生活已經無虞,角逐這份工作,並非為了爭取高薪,而是基於一份使命感,他希望桃園機場在他手中可以轉型成功。
  因為過去長期派駐海外,讓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認識不同領域的人,與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就是在美國認識,後來他的進修,甚至爭取桃園公司總經理職務,都與葉匡時有關。
  保持專業成長更甚理財投資
  林鵬良在美國參加一場研討會活動時與葉匡時認識,當時葉匡時在中山大學擔任教授,兩人結緣之後,仍經常保持聯繫,後來林返國述職,與葉的交往更為頻繁,兩人結成好友,中山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首度在台合辦EMBA,葉託林推薦企業人士來就讀,林鵬良認為這個進修機會很棒,向葉毛遂自薦。養成每周末的念書習慣後,林鵬良念出了興趣,56歲的年紀,還到台大法律學分班繼續他的進修課程,他說,工作後,更發現許多不足之處,保持自己專業的成長很重要。
  林鵬良認為,現在很多大學生為了找不到工作,選擇繼續念研究所,這樣的作法其實有討論的空間。他認為管理學,最好要有幾年的工作經驗,再選擇進修,這些都是他的人生經驗談,也是他的投資哲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