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發展前景備受看好,由益通(3452)和光寶科、神通、漢民等大廠合資的宇通光能,不畏金融海嘯衝擊,持續按照計畫進行擴產、增資,預計明年將產能由現有的60MW(百萬瓦)拉高到200MW,而多家外資也表達參與現增的意願,董事長蔡進耀並透露將赴海外掛牌,爭取媲美美國太陽能股「股王」First solar的高本益比。
宇通所擁有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生產線,與中環(2323)旗下的富陽光電一樣,都來自於德商歐瑞康(Oerlikon)。不過,宇通的生產線長達 125公尺,產能達60MW,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生產線。按照擴產計畫,2009年的產能將跳升至200MW,2010年更達350MW。
從益通的總經理換跑道至宇通,蔡進耀顯然對於薄膜太陽能的前景更為樂觀。他評估,宇通明年第三季就可達單月損平,全年度就可以小賺。他說,明年第一季將辦理增資,將募集100億元資金,其中來自增資以及聯貸將各一半,資金作為第二條生產線的建置和營運資金之用,目前已和多家外資進行接觸。而考量到 First solar所擁有的高本益比,宇通2010年上市的地點,將選擇海外市場。
對於同樣屬於「薄膜」陣營,但製程大不相同的First solar,蔡進耀並不放在眼裡。他認為,宇通未來甚至有機會打敗、甚至取代First solar,主要在於其產品仍有鎘汙染的疑慮。First solar是美國的太陽能股股王,上周五收盤價為135.01美元。
蔡進耀指出,宇通的競爭力,來自於異業結盟股東的奧援、高昂的資金門檻、薄膜太陽能電池本身的優勢、具高轉換率的微非矽晶(Micromorph)技術以及設備廠通過認證的信譽保證。
宇通目前股本為36億元,兩大股東益通與光寶科各持有23.9%,漢民為12%,神通有7%,創投約19%,其餘約14%為員工所有。蔡進耀表示,從成立宇通之初,就有異業結盟的想法,除了母公司益通之外,找來了積極投入太陽能系統與轉換器的光寶科,神通集團旗下的聯華氣體則提供製程當中相當重要的氣體矽甲烷(Silane),至於漢民則可提供設備。
從資金角度來看,宇通除了股本之外,已取得銀行聯貸50億元,加上14億元的短期借貸,手上現金高達100億元,在金融海嘯肆虐之際,已備妥充足銀彈。蔡進耀就說,有不少廠商也有意跨足薄膜領域,但就遇上籌資困難的問題,形成了資金門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