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末一度被質疑將受半導體、LCD面板及非晶矽薄膜太陽能3大產業需求而面臨缺貨的矽鉀烷(SiH4;俗稱Mono Silane),在這波半導體及LCD面板產能利用不佳及薄膜太陽能需求遲未出現的壓力下,傳出開始面臨降價壓力,薄膜太陽能業者表示,價格確實開始鬆動,期望有機會降至2008年未漲價前的水位。
矽鉀烷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LCD面板產業,由於非晶矽薄膜太陽能也需要用到矽鉀烷,因薄膜大張齊鼓的布局,2007年開始3個產業業者都擔心,因為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的興起將導致矽鉀烷的缺料,再次上演結晶矽太陽能多晶矽般的缺料戲碼。
2008年矽鉀烷傳出漲價風聲,有些漲幅高達2~3成,高峰期間具高議價能力的半導體大廠每公斤採購矽鉀烷氣體高達新台幣4,000~4,300元,預估 2009年全球非晶矽太陽能產能開出後,加計兩岸龐大的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產能,矽鉀烷必將大缺料,代理商多數要求薄膜太陽能業者簽約訂料。
但因2008年下半出現的不景氣,嚴重波及全球各個產業,包括半導體及LCD面板大幅減產因應,導致對矽鉀烷的需求大大下滑,更有甚者,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的產出比預期慢再加上金融風暴的影響,原喊出以10億瓦(GWp)為產能布建單位的業者,現在多數放緩擴產腳步,導致非晶矽薄膜對矽鉀烷的需求也大不如原先想像。
綠能總經理林和龍證實,目前矽甲烷缺貨的警報確實已經解除,主要即是非晶矽薄膜擴充的速度及規模不如原本想像快。宇通則因為聯華氣體的支持,簽到比市價低許多的氣體合約。
薄膜太陽能業者指出,現在與矽鉀烷業者談判時,也感受不到缺貨時的強勢,而且價格空間也比以往好協議,期望能降價2008年漲價前的水位。
矽甲烷主要供應商為挪威REC,全球市佔率高達80%以上,另外還有日本三井化學(Mitsui Chemicals)、法國Airliquide投資的日本Denal、美國MEMC等,而台灣主要代理商為聯華神通集團的聯華氣體、遠東集團的亞東工業,以及三福化工代理的Airproduct。氣體向來自用的REC也宣布開始外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