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公司目前向台灣石化公會表態希望在下個月底之前談妥明年乙烯供料合約計價公式,避免在停止紓困後,雙方沒有一套能認同的公式計算供料價格。
石化下游廠商面對需求急凍,日前一致要求經濟部紓困,希望能協助中油調降石化基本原料價格,以減輕向中油進料成本的負擔,雙方並今年9月下旬即展開新年度乙烯合約計價公式談判,但迄今為止,拖了三個月遲遲未有共識。
中油公司石化事業日前向台灣石化公會原料協調小組,表達要求下個月底將談出結果;中油表示,經濟部同意展延紓困期,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以成本價賣給下游的措施將繼續實施至明年1月。
但目前石化下游各衍生物行情好轉,如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產品已有獲利,加上春節過後,業界均認為市場需求會進一步擴大,可能不必再要求紓困。中油認為原料供應也能回歸正常運作面。
中油強調,與下游的供料合約採每年換約一次方式進行,為明年雙方合作順暢,有必須趕快把新的計價公式談妥,讓雙方有一套遵循的遊戲規則,否則,勢必會影響明年雙方產銷調度。
據了解,中油體系的今年度乙烯新合約計價公式,包含了歐洲、美洲、亞洲地區合約價及韓國現貨價,四地的價格各占約四分之一,雙方先已有提高亞洲地區比重的共識,但調幅卻各有己見。
【記者吳秉鍇/高雄報導】在國營會居中牽線下,中油和台船 (2208)接洽,希望委託建造兩艘4萬噸的油駁船,每艘造價約18億元。台船表示,正由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進行新船設計等前置作業。若該合作案能敲定,將可共創雙贏。
據了解,中油公司現有4艘載重4萬噸的單殼油輪,主要作為環島載運汽、柴油運輸,因應國際船舶防止汙染公約規定(MARPO),未來航行國際海域必須使用雙殼油輪,中油打算建造新船以符合規定,但遭遇瓶頸。
中油表示,內部去年即規劃建造兩艘4萬噸的油輪,進行第一階段的船隊汰舊換新,但當時船價大漲,經市場評估後,決議暫緩進行,最近船價走跌,中油在上個月間以國際標方式展開造船招標作業,每艘造價約18億元,兩艘合計36億元,該案卻無人問津,導致流標。
國營會獲悉後,為鼓勵國輪國造,轉而介紹中油與台船接觸,商討委託建造新油輪的可行性。台船證實指出,確實有接獲中油委託建造油輪的案子,但因內部已很久未進行油輪承造,相關設計船型、規定等均已非常生疏,正透過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就設計等展開規劃,評估可行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