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三輕更新案環評昨(8)日出現大逆轉,原在第四次初審會議中達成「有條件通過」的決議,昨日環評大會中以罕見的兩輪投票結果八比六翻案,退回專案小組審查,三輕擴產計畫預計將延宕半年至一年,親自坐鎮的中油董事長潘文炎難掩失望。
中油三輕更新一案,已歷經環評專案小組四次初審,7月31日舉行的第四次初審會議結論,原達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昨天進入環評大會審查,與上次初審會同樣進行近五個小時,中油原本信心滿滿,但決議時環評委員卻意見分歧。
環保署長沈世宏在會議尾聲提出「有條件通過」、「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程序」、「退回環評專案小組」三方案,要求環評委員以彌封記名方式進行表決。在第一輪表決結果未過半數下,第二輪表決同樣維持六票贊成有條件通過,而贊成退回另組專案小組審查者則達八票。
中油原預估三輕更新案會順利通過,昨天卻出現逆轉,四年運作新廠的計畫泡湯。中油副總經理曹明說明,粗估建廠成本三年來已由380億提升到430億元,再拖下去成本更高,環保費用預估超過20億元。
三輕更新計畫報告指出,未來空氣汙染排放量將比目前少5至24%,更新後耗能約減少四成。環評委員原認為前四次審查已有釐清,且三輕不代表整個林園工業區汙染問題;原三輕將先建後拆,新建一座年產能60萬噸的乙烯輕油裂解工廠。
環保團體認為,三輕更新後降低汙染,幅度仍小,空汙減量也未達一半,質疑環保署並未掌控三輕現有汙染排放量。另外,擴廠後用水量將增加51%、加上三輕更新後二氧化碳將增量96萬公噸,未來一年該廠共將排碳404萬公噸。
目前國內乙烯原料每年仰賴進口40萬餘公噸,近年漲幅驚人,三輕廠更新後最大產能可達80萬公噸,可提供全台石化業至少三分之一用量。石化業界期待藉更新三輕,獲取石化基本原料重要供應來源,並保障勞工就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